服務熱線:15093225789 獲取報價
在常規的污水處理工藝中,經常使用低分子碳水化合物,例如例葡萄糖、果糖、乙酸等,作為碳源,以提高系統的脫氮效果。這些碳源在人工濕地的反硝化過程中也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投加外源性碳源后人工濕地的氮去除率普遍可以達到70%以上。并且以低分子碳水化合物作為外碳源時的脫氮效果要優于以植物生物質為外碳源時的脫氮效果。但是投加低分子碳水化合物存在過量投加的風險;系統穩定運行和維護比較困難,尤其在進水硝酸鹽有波動的情況下,碳源投加的調控更加困難,需要設置額外的投加裝置,增加了投資和運行費用。以植物生物質作為外加碳源時,由于生物質分解受到附著態微生物的制約,可解決傳統工藝中使用可溶性有機碳源所帶來的外加碳源投加難以控制的弊端,給反硝化生物創造一個穩定、易于維護的生存環境。并且植物生物質大部分為高分子有機物可以在充當反硝化外碳源的同時可以作為反硝化細菌的生長載體,增加系統中微生物的數量和活性,從而提高濕地的反硝化速率。
以低分子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乙酸、甲醇和乙醇等)作為外碳源時,不僅會增加系統的投資和運行的費用,而且其生產、運輸和使用過程都會產生二氧化碳的排放。與低分子碳水化合物相比,人工濕地中以植物生物質作為外加碳源有其獨特優勢。